第一时间、生动呈现★■■★■◆、主动发声■■◆★。在传播形式的创新上,人民网内蒙古频道力求以准确的事实、深刻的观点说服人、动员人★■■★★、鼓励人。比如◆■,2023年2月22日,阿拉善一露天煤矿采区边坡坍塌,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以视频、图片◆◆★■★、文字的形式展开救援报道■◆★★;经全网推送■★,点击量达2000万,及时传递了相关信息。再如,2023年12月■◆◆■,有网民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内蒙古凉城县一村庄长期没有网络信号■★★■★,村民几乎与外界隔绝。记者奔赴当地,通过实地调研,与村民促膝谈心,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播发该条新闻★◆■■,引发当地政府高度重视★◆,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把握大势★★★★,提高站位是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3次到内蒙古考察调研,关心关怀各族群众生产生活;5次参加十三届人大内蒙古代表团讨论审议■■★■★,发表重要讲话■◆,为内蒙古的发展擘画蓝图■◆◆■◆★、指明路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全面贯彻落实习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提出“闯新路■■◆■◆、进中游”的奋斗目标和建设■★■“六个工程”的具体举措。内蒙古频道根据人民网的统一部署,在组织实施内容生产中,始终围绕这一工作大局分专题策划实施,每年推出12篇左右重点报道,力求为整个中心工作提供优质舆论导向服务■◆★■◆。
2024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在内蒙古举行。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全员出动★◆,从倒计时100天进入“十四冬◆◆★”时间,提前进驻比赛地进行采访,全面系统地发布赛事前的相关报道300多条,推出《内蒙古当好东道主,“十四冬”展现高水平》《相约内蒙古◆★,共赴■■◆★“十四冬◆★★”》《■★■★★“十四冬”开幕式剧透◆★★◆■:用■★■★★◆“科技范儿”构建一幅“光影画卷■◆■★★★”》《人民网记者带你畅游内蒙古》《看一场雪地赛马》等重点稿件,在人民网首页头条、内蒙古自治区■■■★★★、盟市和旗县区三级融媒体中心推送★★■◆,形成完整的传播链条。其中,◆■◆“十四冬”剧透短视频播放量超过5000万。
每一次活动的成功举办,都是对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锤炼。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成为能写、能拍、能组织◆◆★■◆★、善沟通的多面手。“新闻+★◆■”实践为队伍建设展示了新的发展方向■■◆★◆。
把提高可视化作为运营活动重头戏稳步推进。比如,2023年,呼和浩特市区要改造当地的一条美食街★■★,名为■★“宽巷子美食街”,人民网内蒙古频道根据当地政府和部分入驻企业需求,设计推出“宽巷子百年美食数字全景体验街◆■◆★■◆”云展项目,并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受益者登台谈收获、说感受■■◆★◆,引发广泛热议。根据2023年统计,人民网内蒙古频道共发布视频1259条,较前年增长38%;全年播发612万次,总播放量增长近50%。人民网内蒙古频道努力把视频做精彩,在视频形式上不断创新■◆★★,力求每一个宣传项目都能见新见深,实现“新闻+”模式的新突破。
全媒体时代,大众对报道内容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网内蒙古频道始终将内容生产作为体现自身传播责任的第一要务。
2023年■■◆★★,在人民网首页头条重磅推出《内蒙古:有雄心壮志把总量做大 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牵挂的这片■★“海◆■◆■◆”塞外明珠散发光彩》《来过的这片牧场■★■,三代人60年坚守“绿色梦想”》《跟着看中国│呼和浩特中环产业园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等,引发广泛关注◆★★★。习关注的乌梁素海的生态变化,亲自看望过的巴彦淖尔牧场三代人,以及与中环产业园区工人的面对面交流,通过记者的采访报道,反映群众对领袖的拥戴,展现出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
中央媒体驻各地的派出机构,如何在总部统一调度下,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提供优质服务,是一项重要任务。人民网内蒙古频道自2012年开办以来,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当地认可的诸多成效★■★◆,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十四冬■◆★★★◆”开幕后,人民网内蒙古频道记者分别在主会场、各分会场坚守。“十四冬会客厅■■◆◆■”★■◆★★“夺金时刻”★■★■◆“我在现场”“华彩十四冬”等栏目十分抢眼,10多天赛程共计制作视频130个、刊发稿件80篇■★■◆,阅读量超过110万。其中,10多篇稿件在人民网首页要闻区、焦点图以及人民网客户端★■◆、人民视频推出。“十四冬■■■◆”的重点项目宣传■■,让人民网权威◆★★■◆、快捷、鲜活的形象进一步在内蒙古树立起来。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不仅是新闻、信息的传播平台,还是重要的工作和生活服务平台。在面向社会的多样化需求时,人民网内蒙古频道努力增强服务意识,把各类服务做优做活■◆◆,实现“新闻+”运营模式的不断强化,成为★★★◆“受众”★◆“用户”“客户◆★■★■”的知心人。
对于创新意识强的特色产品◆◆★■■★,人民网内蒙古频道主动作为,在特别策划的基础上,深入调研,征集相关意见建议,开展面对面交流,形成一套有回音、有结果的留言办理机制。据统计■◆■,2023年全年■■■★,★◆■★◆◆“领导留言板”共收到留言85条,其中■◆★◆■◆,建议部分被有关部门采纳25条;解决问题部分所诉求的18个问题,全部转呈相关职能部门予以解决,获总网推荐36篇次★★。总网第四组来内蒙古调研期间,回访了几位留言当事人★◆,又推出《追踪报道:解决留言被写进中央■■◆◆◆■“十四五★■”规划之后》■◆,在人民网首页要闻区发布★★★■★,引发高度关注。
特色产品★★■★■■、特别策划★★■◆★、准确发声。近几年,人民网内蒙古频道认真落实总网工作部署,在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同时,利用新的传播方式,上线“领导留言板”内蒙古地方版,延伸推出《留言板办理情况简报》《留言板数据分析报告》《人民建议直通车》,并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实际,开设◆★■★◆■“今日乌兰牧骑★★■”“千里边疆行”两档特色栏目。
发挥优势★★◆◆◆,强化优质内容建设。人民网内蒙古频道记者坚持深入基层一线进行调研采访★■,活跃在社区居民、车间工人、农牧民中间■◆★,采写了大量有内容、有情感■■★■、接地气的新闻产品。统计数据表明:2023年,内蒙古频道PC端共发布稿件7875条,原创占到35%以上★■◆★■◆;其中◆■★■★◆,制作专题41个,微信微博阅读量不断增长。
重点活动、重点策划、响亮发声。人民网内蒙古频道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传播形式上力求不断出新出彩,发挥勇立舆论潮头、树立导向标杆的优势。
全媒体时代◆■◆◆◆■,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人民网地方频道在做好内容生产的基础上还必须重视形式上的创新■◆◆★■◆,促进内容与形式实现高水平匹配,以更进一步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注重典型,做好案例、人物报道。典型案例、典型人物是新闻报道的重要题材★◆■。在宣传内蒙古的实践中,内蒙古频道始终坚持“典型宜多、综合宜少”的主题策划原则,保证典型报道占到六成以上■★◆■◆■。不少典型报道推出后,内蒙古自治区、盟市和旗县区三级融媒体及时转播转发,很快形成主流舆论全覆盖态势◆★★,力促典型传播的效果放大。其中■◆◆■■,《内蒙古满洲里口岸:不断扩大“朋友圈”,跑出“中国加速度”》《300只羊,找到了》等,被广泛关注★■★。
中央媒体驻地方单位如何以“新闻+”模式为地区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人民网内蒙古频道始终将内容生产作为体现自身传播责任的第一要务;重视创新,促进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坚守职责,做优做活服务,努力实现■★■■■◆“新闻+”模式的实质性突破■★★■◆。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在形式创新方面,根据每一阶段宣传任务的不同作出一些积极探索:在整体风格上,保持产品庄重严谨与鲜活灵动的统一、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精准表达与生动阐释的统一。
实践证明,媒体与地方联手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对于承载更多的文化功能,发挥媒体独特的号召力★★,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新闻+”的服务模式。
在参与人数多、影响力强的活动上下功夫组织。从2016年开始,频道每年组织呼和浩特马拉松竞赛和徒步迎新活动,参与人数均在两万人以上。通过连续几届活动的举办,频道目前已形成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呼马”品牌和“赛罕徒步迎新■◆★★”品牌,带动内蒙古首府地区数十万人参与健康跑和徒步行运动◆■★。此外◆◆,2023年首次举办的■■“汉字缘”国际故事大会,以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